新北市藝術家專訪

三峽人,機械工程科畢業,現為中央雕塑造型有限公司負責人,曾任國立藝專雕塑科焊接造型兼任講師,作品於台北大學、台灣高等法院台中分院、三峽國中校園等設置,2007   年為國立體育大學奧運選手創作銅浮雕。2002年個展於恩主公醫院四周年院慶舉辦。

江沖默很安靜,長而濃密的睫毛下是一雙深如潭的眼眸,萬事萬物仿若盡收在他的眼簾下。這是藝術家之眼。他正凝望著小型鑄銅雕塑「婀娜」,在抽象的形體下,卻隱含著大腿的線條、腰的轉折、胸部的起伏,那是一種力量,若非對於寫實很有心得,是無法體會到人體的結構、輪廓,他說。一雙有著厚繭變形的雙手,如戰士的勳章般,是一種驕傲。


「人體的結構是最美的,從細節的美如掌紋、或是女性腋下的脂肪,不論美醜,每個人的身體上都會有細節的美,」這番領悟,是來自江沖默以機械工程的背景自學雕塑所得,研究人體解剖學達7年之久,也讓他在人體寫實雕塑、浮雕的世界中悠遊自得。

 

沒有老師的指導,江沖默學習人體雕塑竟是從一本本醫學解剖學開始,厚重的原文書上劃滿紅線與寫上注腳,一一看見他的用心,這些都是醫生在讀的解剖學書籍呢!他笑說。由Henry Gary寫的「Anotomy Descriptive and Surgial」堪稱醫學界聖經,光讀完一遍就需要花上一兩年的時間,就這樣,一本本書冊逐字閱讀、實際去做,讓他領悟到,原來臉部肌肉的結構是如此牽動出表情。他根據的是從希臘時期就傳下來的雕塑方法,對人體的結構測量相當精確,他說,要學就要學第一手的,網路、原文書籍都是他的老師。

 

如同大部分的藝術家,江沖默也是從業餘開始。退伍後,白天他幫哥哥做不銹鋼雕塑,晚上一個人回到三峽湊合一帶的山上,讀古文、寫書法、做木雕,直到結婚。為時5年的時間也開啟了日後的創作,從29歲迄今52歲,一路走來,江沖默的寫實創作已有20多年的時間。或許,就是喜歡鑽研的性格,鍛鍊出其韌性,而他的認真與執著,也讓他只要去做一件事就很容易產生興趣,在書本上看到歐洲的畫作、浮雕,啟發他對雕刻的熱忱,「就是愛做!」這也讓他在自學的世界中冒險,不斷的閱讀讓他找到正確、恰當的方法,他也藉此教育下一代,一定要有摸索的能力。

 

他為三峽國小一位女老師做的頭像,顯得栩栩如生,映著側光的額頭、鼻翼、雙唇、下巴、頸部,如同真人就在眼前,「寫實雕刻就是要真的像一個人,」江沖默指著雕像的耳朵說,從耳朵的突出到凹陷一一清楚交代,為了讓測量更為精確,他還自製測量工具,掌握耳朵、鼻的軟骨為不動點,嘴巴為動點,來確定其距離位置,這樣出來的「肯定是對的」。這功夫,不花幾年的時間可是做不出來的,「只要看到人形出來,就覺得很過癮!」環顧偌大的工作室,沒有任何休憩的角落,大型的保麗龍雕塑正在塑形,一個銅管人體架置放在角落,看似奇怪的機具竟是做人像的台子,這些都是出自其手,原來,他將測量土木的三腳架加上圓盤,再設計出接著點的機關,就成為可以360旋轉的人像台。從大型的機具到小型的刀具,全都自己動手做,「所謂工具,就是手不能碰到的地方加以輔助,」他拿出自製的輪廓刀在泥土上畫線,只見一刀劃下,深深的輪廓就烙在泥土中,這讓他在做人像時能從頭到尾保持清楚的輪廓,讓人像更為逼真,他笑說,有機械背景的人真的很適合做雕塑!

 

另一種浮雕創作,更見其功力,「很少人有能力可以做出來,要做出自己的味道,」從「男背」、「男胸」、「男臂」一系列的浮雕作品,透過肌肉的線條呈現出的張力,極具動感,江沖默指著「男胸」作品表示:「在這一張浮雕中總共有7層高度,而誤差不到0.05mm,」一層層細膩交疊出高低起伏的人體,如同在呼吸般,讓人感受來自身體的脈動。

 

身為道地三峽人,江沖默為台北大學所做的「飛鳶」,就矗立在北二高旁的三峽校園中,那振翅的雙翼所展現的飛翔感,襯著遠方山巒的綠意,仿彿下一刻就要起飛,「只要是寫實的,我都喜歡,重要的是從其中得到的成就感,」當觀者被其作品所震懾時,也是他備感歡喜的時刻。